经过走廊时,那只蛐蛐儿叫得正响,声音清脆中又略带浑厚,想必也是只健硕的好身板,已叫了几天了。随着我并不重的脚步,它哑了声音,我便停了步子四处张望,遍寻着它可能躲藏的地方。在我和它一并的片刻安静之后,它的鸣叫声再次充斥整个走廊。循着声音仔细辨认,终于,我发现它藏身的地方——原是躲在走廊门上方的石膏吊顶里,难怪这声音还略带混响,颇有几分演唱会的味道。
了却了这一桩临时起意的好奇,我便又发愁起十二本书的作文来。当初临时起意选定推荐的《禅说》,至今不知如何讲起。
蛐蛐儿叫得正响。
禅说正无话可说。
谁是那只蛐蛐儿?那个躲在黑黑的吊顶里,正卖力摩擦翅膀向未知的虚空中宣示着领地的主权的家伙。虽然这并不算它的领地,也并没有其他雄蛐蛐儿来侵犯。
或许在它心里是有的,一群觊觎它那黑黑的,安全的领地的蛐蛐儿,还有奇怪的脚步声。随着每一次它被惊扰而停止鸣叫,或许它头脑里这虚构的城堡和臆想的竞争,以及恐怖的脚步,便又真实了几分。
真实不虚。
我在咫尺之外看着,想问它:有,还是没有?
或者告诉它:有,还是没有。
我亦是只蛐蛐儿。
我们都在未知的黑暗中摸索前行,脚下的石子,拉扯的力量,迷离的光亮,让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间构建着自己的认知,关于生命,以及生命之外。
或许我们的世界也并不见得比蛐蛐儿的世界更加真实当我们某天突然想起这样的问题时,我们不鸣叫,我们在思考。
引发我们思考的,或许是一声没有音韵没有节奏也没有旋律的鸣叫。这鸣叫,或许也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一本没几个字,有几幅画,但可以让我们驻足停留,像在寻找一只蛐蛐儿叫声的来源,虽看不到蛐蛐儿,也并不能十分确认它在哪,却若有所发现,会心一笑的,简单的书。
这是我要推荐的《禅说》。
【作者简介】
蔡志忠,男,194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15岁起便开始成为职业漫画家,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蔡志忠致力于研读中国古籍和佛书,藉由浅显易懂的解释、温润圆滑的线条,让读者分享他对生命演绎出的哲学,他的作品庄子说、老子说、禅说、史记、西游记、聊斋系列等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并以其对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诗宋词,佛经禅语的独到心得,行云流水般的画笔,将经典白话化与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让现代人在完全没有负担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轻松学习经典。在漫画与蔡志忠先生对话,倾听漫画家画笔之中的心灵世界,能让我们对他用线条演绎的哲理和幽默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蔡志忠总是说,自己身上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写下3本书,作为自己留给后人的大树。“如果是好树自然是3000年屹立不动,人人拥护之,如果是坏树也会被检验出来,所以,我所要做的就是栽树,检验的事情就交给时间。”
2020年11月17日,蔡志忠“落发”少林寺,法名“延一”。
【作品简介】
佛曰,不可说。
不知道这句话哪里来的,但也被大家熟知并接受。不过如果真的“不可说”,那大多佛经第一句“如是我闻”就是句假话。不可说,哪来的佛陀说法,如是我闻?所以偶尔还会见有人在引用《大涅槃经》里的六“不可说”时,加上句“有因缘故,亦可得说”——算是圆回来了吧。
一说就错。
错与不错,其实不在“说”本身,同样的语言,同样的风物,听者不同,见者不同,结果也不同。比较熟悉的是《金刚经》的三段论句式了:佛说XX,即非XX,是名XX。似乎有点绕口,但作为擅长写作的诸位朋友,用写作的技巧来切入,或许就容易理解的多:“你要写风,就不能写风。你要写树梢的弯度,你要写湖面的波纹,你要写树叶婆娑的声音和它落地的路径。你要写云朵向哪走,飞沙往哪飘,炊烟在哪散。要写屋檐边悬挂的铃铛响,要写轻舟与竹筏轻轻漾,秋千轻轻晃。”是的,要深刻理解一件事物或道理,需要用其他许多看起来并不相关的旁枝末节来塑造,然后由你自己去想象和理解,才有最贴切的体会。
然而,东北的雪松与江南的柳条并不同,青海湖的广阔和西湖的柔美也不搭调、每个人的心中,又有多少不同?即便写了树梢波纹,又怎能准确指向那一个虚无的风,乃至遥远的“道”?
当!~~~
远寺晨钟,渐止。
于水面投一枚石子,静看水面片刻后安静,而一念似乎已起,思绪如排山倒海倾泻,于亿万碎片中惊喜地发现一点闪闪的念头,撷取而来,瞬时间从无到有,从平和到澎湃,从纷乱到明晰,从有万千思考到无可名说,又见它缓慢地黯淡,归于沉寂,仿若什么都不曾来过……是精进一厘了吗?
石子,还是钥匙。
又或是禅宗公案中的棒喝,吃茶?
《禅说》。
几笔勾勒的漫画,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文字,虽还达不到“不可说”、“不说”,但也尽可能的“少说”了。
画一枚石子,在你的心海。
《禅说》里,画了什么?——我说:不可说。
【参考题目】
不可说
指月
一物
山谷之音
知音人
不为任何
山径
心生
不执著
云在青天水在瓶
一念之间
【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