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票已检,同行的你,准备好了吗?
少年游‖出发
文/梁小蝶
行囊已备欲何之?向远正当时。浮云野陌,晴岚水渚,入梦几回痴。
明朝捡拾烟霞色,谁与共相随。拈取山风,掬来花气,佐酒酿清词。
少年游,词牌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等。以晏殊《少年游·芙蓉花发去年枝》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另有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等十四个变体。调名本意即咏怀少年的恣意游乐。调选《少年游》很贴切。此词为十五格之正格,惟“入”字出了,但也无妨。
我们读词时,常看到作品前面附有简短的序言,或述背景,或说缘由,或点题旨,或传感情。一则说明写作的缘由,二则与正文相映成趣。“车票已检,同行的你,准备好了吗?”此处亦然,读来心头雀跃不已,又充满了对美景的憧憬。
少年游‖出发
我们读古人词,词牌后很少见到题目,是因为词牌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词牌一般就是题目。“出发”不知是不是作题目的,感觉此处用词牌本意做题目,就很好。
“行囊已备欲何之?向远正当时。浮云野陌,晴岚水渚,入梦几回痴。”
“行囊已备欲何之?向远正当时。”问起得好,勾起好奇心,一问一答,很妙。如果这场不是毕业旅行,“正当时”便会稍觉突兀,此处“正当时”恰好展现了青春蓬勃的活力。“浮云野陌,晴岚水渚,入梦几回痴。”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水渚,水中小块陆地;亦指水边。野外看云卷云舒,临山看水,是多么美好的事呀,故逗出“入梦几回痴。”梦里已不知临境多少回了,一个“痴”暗示了心之所向之专之切。惟觉“浮云野陌”对向远来说有些近了,个见。
“明朝捡拾烟霞色,谁与共相随。拈取山风,掬来花气,佐酒酿清词。”
“明朝捡拾烟霞色,谁与共相随。”烟霞,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无论是捡拾烟雾和云霞,还是山水胜景,都很美。与谁共一段美好?想想都醉了,也照应了序句。“拈取山风,掬来花气,佐酒酿清词。”山风花气佐酒,敲诗对饮,美好的情景,酿字用得好。
此词起承转合自然,意境优美。写出旅行向往之美好。是我喜欢的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