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娜末正好 于 2022-5-3 23:11 编辑
关于本篇小说写作的一点想法:
一、大圆与小圆
本篇小说记事并没有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开头选取了时间长河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涉及到人物的关键抉择,且并不是故事时间线中最早的一点,也非最晚的一点。
一般小说的写法,如果时间线够长,开头会用主人公生命尽头的自述开启故事旅程。从终点——起点——终点,是一个完整的大圆。
而本篇是为了表现一直被忽视的无名大兵小将的勇,按照一般写法,应该以故事落幕时,大兵小将看着退兵松了一口气开始下钩子,在逐一引出他们的一些重要战争经历,而这些经历,是为了一步步把故事推向高潮——空城计,小说的头与尾衔接呼应。
但我选取的开头是老兵们在空城计开始之前,重新入伍的抉择。这个抉择之前,是他们入伍——军功——(退伍)的过程;这个抉择之后,是他们重新入伍——被忽视——重新立功的过程。这样就形成了两个有交集的小圆。
至于哪一种开头好呢,仁者见仁吧。
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更喜欢当下的开头。
二、call back
短篇小说,在我开来,主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主旨缺失,或主旨不清,那文章基本就算废了。
如果有了主旨,那就需要在全文设置“call back”的写法,说白了就是点题。
本篇就是想写大兵小将的英勇无畏,且让我们在看浩瀚历史时,不要忘记平凡人起到的推动作用,哪怕每个人的作用微乎其微,但积水滴成大海。
所以每个段落,我在尽量call back,如战黄巾军的勇,守长坂坡的勇等等,直到空城计的勇。
当然勇与勇是不同的,有王二毛的智勇,有李九田的蛮勇。这是对勇的不同层次解读,也形成反差,有阅读的节奏。
三、问题
1. 叙事角度散
大兵小将是主角,但当他们与名相名将同场时,光环被掩盖,更像以小人物视角去看大人物故事,叙事角度散了。
2. 缺乏意象渲染
最近看了一篇小说叫《山雨》,从题目,到景色描写,对故事情节有暗示和呼应作用,预示着通篇的“山雨欲来”。如果《十八燕骑》用天上的雄鹰或地上的战马为意象,呼应老兵老当益壮的勇,那么文章会更有层次感。
(暂且写到这儿,后期再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