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岚,指的是傍晚山林中的雾气。在《中国传统色》中,作者将夕岚归于大暑节气,所谓大暑之起色也。
从色系上看,夕岚偏粉色。确实,夏季夕阳西下,落日余晖将山林间升腾的雾气染上红色,深深浅浅,这倒令我想起另一个词——云蒸霞蔚。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中写:“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意思是落日照在残存的雨滴上,飞鸟在暮色山雾中飞还。只是王维这一首诗,写的是崔季重隐居之处(也就是蓝田山)秋季的山景,与大暑之起色相去较远,因此我以为,此夕岚非彼夕岚。
实则,夏季之日暮与秋季之日暮,确实不同。尤其大暑节气,气温很高,阳光是烈的,到了落日时分,夕阳残照,即便气温有所下降,也不会降得太多。因此,大暑之起色偏粉,便说得过去,就如暴晒之下的红被傍晚的风吹得稀释了一样,是红的,却又不会很红。
至于秋季,气温与夏季截然不同。一切都是微凉的,包括阳光,包括雨水,包括暮色中的山岚,我以为更接近那种灰色的质感。即便有夕阳的着色,也应是灰色中夹带了些粉色,大概可以说更接近如今流行的灰粉色,但应更偏灰一些。
是以,用王维的这一句诗来定义《中国传统色》中的夕岚,并不适宜。
但我却更爱王维笔下的夕岚,也就是秋日的夕岚。并不是说大暑的夕岚不够好、不够美、不够迷人,只是于我而言,灰色会更符合山林的雾霭之气,朦胧,袅娜。
尤其秋季的日暮时分,山林一点点暗下来,白日里的绿色也显出几分灰败。此刻的雾气笼罩下,所有的颜色都似乎被漂洗了一番,不再鲜亮。与粉色相比,灰色更适合沉淀,适合放下繁忙,独享秋景。
山林是静的,傍晚是静的,颜色是静的,人也应该是静的。而灰,显然是更适合静的。
至于粉色,它虽不够热烈,但也与静无关。它是柔的,是软的,带着遐思,还有余热。它很美,还有些甜。它更适合唱一支情歌,在斜阳下,依依惜别。
而冬日的夕岚会更冷峻些。它裹着寒气,一点点将白日的温度吞噬,不留任何情感。就像一池冰水,沉寂、冷漠,触摸不到和颜悦色,只有不留情面的凛冽,如刀般锋利,如崖般陡峭,似乎稍不注意,便会粉身碎骨,因此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它更适合孤独,适合远离尘嚣。
至于春日的夕岚,活泼中带着新奇,四季之始的颜色,适合初生的山林。它将将染上绿色,与夏日的浓绿自然不同,春日的夕岚还没来得及热烈。
所以,相比之下,我会更偏爱秋日的夕岚。总觉得它的颜色刚刚好,既不会过于奔放,也不会过于冷寂。适合独自思考,却又不会完全脱离世间。恰似立于雾中,放眼望去,近处历历可辨,远处影影绰绰。
岚之一字,不外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