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师手记(一):亲密症患者
开工第一天。
他呆呆地站在门口,像一只茫然的小兽。
“这个,能放下吗?” 我指了指他怀里抱着的小熊。
他往后一躲,抱得更紧。
“这样,你带着它坐到那个沙发上。”
他没有动。
“小帅哥,你知不知道我的预约单都排到院门外了!你不想做催眠治疗,为什么来找我?”
他低下头,把脸埋在熊后面。
我突然觉得不应该吓唬他,对付帅气弟弟的手段,除了恐吓,还有很多。
我转身带上诊疗室的门,看来,今天可以收工了。
我拿起笔,走到画架前,我喜欢在给患者做完笔录之后,将一些症状画下来。我的工作室有个大书柜,柜格子里存放了每个患者的“专属病历”---形形色色的病历,有形有色的病历,对,都是我画的。
———————————————————
他站在我身后,全程都在看我画他进门时的样子:一个大男孩子抱着玩具熊站在阳光里。
他目光怯懦,却没有戒备。我突然很想知道,他是谁?经历过什么?病情是否严重……
“我要吃午饭去了,你是不是也该回病房等着开饭?”
他不说话,默默地跟在我身后,穿过半个院子,一直跟到食堂。
之后几天里,他每天中午都会站在我办公室门外,等我去吃午饭时,跟着我走过大半个院子。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我和主治医生说:可以安排他催眠治疗了。
———————————————————
这是第二次预约。
“如果你相信我,就按我说的去做,回答我的问题。”
“我会把你的梦境画出来!” 我又补了一句。
“别拿走我的熊。”他声音很小,却异常清澈。
“可以。我们一起进去。”
这次催眠效果不太好。他有点怯,没能交出全部意识。
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经历过一件重大事情,至少在他的认知里,这件事对他影响巨大,是一件……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事。
至于什么事,造成了多大程度的影响,我觉得还得预约第三次。
我在画他的梦境,他依然全程观看。
画里的男孩站在大雾中,茫然失措。
他走过来,把玩具熊往画板上比划,于是我拿起笔,画上一个提着玩具熊的他站在大雾里。
他笑了,笑容和午后的阳光一样柔和温暖。
———————————————————
此后几天,他还是会等在我的办公室门口。只要我出门,他就默默跟着。
我跑步、晒太阳、赏花、吃饭……这些室外活动他都等同于间接参与了。
有次,他还为我挡下了从251病房飞出的拖鞋。
我还没为他治疗,就感觉到他的变化,他已经从跟屁虫变成了守护者。
第三次催眠他很配合。
“你在哪里?”
“大雾里。”
“都有谁?”
“我自己。”
“你在干什么?”
“找人。”
“找谁?”
“找……找谁?我找谁?我在哪儿?我是谁?我在哪儿?我是谁?我找谁……” 他的头和身体剧烈的抖动,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我上前按住他的手臂,不能让他惊醒,这对患者伤害极大。
“我数到3,马上醒来。1,2,3!”
———————————————————
他抱着小熊坐在我的画架前,不动也不说话。
“你会画画吗?”
他点点头。
真是个内秀的小帅哥,他居然会画画。我递给他一支画笔。
画面上是一个小男孩,我猜是他小时候的样子吧。他思索了一下,又在旁边画了一只手,向他伸过来的手。
我想,我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是谁的手?”
他低着头没有回答。
“是妈妈?”
他抬起眼睛看我,咬着嘴唇。
“你不需要催眠治疗了,我们只要聊聊天就好。如果你愿意,就和我说说那件事。”
———————————————————
病情分析:
患者有较明显的依赖症,具体表现不单单是身体上的接触,更多是精神上。他比较粘人的原因是因为身边有人陪伴会让他觉得有归属感,但必须是他信任的人。
他应该是很长时间找不到这个可以依赖的人,造成心理上的缺失。
调查结果:
岳文,男,20岁,父母离异。六岁时因为尾随一个手拿棉花糖的小女孩而走失。
家人找了一夜,直到凌晨在一个店铺的橱窗里找到他。他手上抱着一只脏兮兮的玩具熊。
打那以后,他沉默寡言,对母亲极为依赖,害怕棉花糖,一只破熊不离手。
两年前,高考结束父母和平离婚,他在外地上大学,寒假期间父亲发现他精神异常,入院三个月不见好转,因此休学至今。
———————————————————
写在后面:
生活哪能尽如人意,如果没办法改变现状,不如改变自己。他是那么青春帅气的男孩,本应该在象牙塔奋斗,而不是在疯人院。
有些问题不在于他,他才觉得无能为力。
如果他的家人愿意配合,我想他很快就可以出院。
我在他的画上又加了一只手,两只大手牵着一只小手的画面,是让人心头一热的美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