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重逢——归来仍少年
诗人冯唐有诗曰:“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于是,许多人在面对分别时,会有祝愿,愿自己和他人出走半生,归来时仍是少年。可当岁月的车轮匆匆碾过,当我们在“江湖”中沉浮,当梦想与现实碰撞,当欢笑与泪水并存,历经千帆后的我们,又要怎样做才能“仍少年”?
所谓成年人的赤子之心,因为稀少才显珍贵,也正因为稀少,才被归类为过于理想化的范畴。我们无法抛却出走半生中所遇见的一切,它们赋予了我们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宝贵的人生阅历,也将少时所读具象化。
登上高峰,方才知晓何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泛舟湖上,方才领略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美。山川河流,春夏秋冬,走出去,才能看见,而看见了,便成了一段抹不去的经历,而经历又将我们塑造成如今的模样。即使不想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历尽千帆后的我们,再也回不到最初,回不到少年时。
可以赤城、坦然、热烈而纯粹,却无法如少年时行事。成长所赋予的,除却年龄的增加和外貌的改变,还有岁月沉淀后的心境和融入社会中的谨言慎行。
我们憧憬着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可以重返十八岁。或许是因为,我们可以对那时的自己说,珍惜当下,不负青春。可岁月的车轮只会滚滚向前,人生无法倒带,青春不会重来,我们回不到少年时。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写:“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
每一个人都会成长,而成长会将我们带离少年时的自己。所以既然注定无法回头,那不如接受,接受现在的你,接受也许世故圆滑、也许依旧清澈懵懂的自己。
少年,是一个符号,也是一个象征,它代表了过去的青涩和曾经的不管不顾。成年人,则是另一个故事,它教会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与自己和解。
我从不觉得,归来时不再少年是一件悲伤的事。
我们所遇见的人、做过的事、流过的泪,是真实存在的,哪怕伤痕累累,哪怕负重千斤,都是一段经历,它们成就了现今的我、你、他。回首过去,或许悔恨,或许欣然,或许遗憾,或许满意。千般万般的心情,都归于躯壳内,让我们可以在分别多年后,重逢时,相逢一笑,说一句“好久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