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终发现自己的怂是天生的,只是一直没有感觉。
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凡事只能靠自己,不要求人;慢慢地自己把这个事情做的有点极致,导致社交层面挺差劲的。
这是怂的底气,就是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好恶,想做就做了,不想做就不做了,没有什么大局观。
自小不会打架,家里有个喜欢打架的哥哥,他除了没事收拾我之外,也会收拾学校里可能看我不顺眼或者我看着不顺眼的同学。
感觉每次从教室出来都能看着我哥和他的死党们在国旗下面反思,慢慢地我身边就没有啥不顺眼的了。
上高中由于自己所混迹的圈子比较爱打架,偶尔看着有男同学对着我暗恋的女孩献殷勤,也有人怂恿我上去动手。
然后我就怒发冲冠的回到宿舍,把自己的这帮哥们叫过来商量谁去替我出气。
不同意?没事儿,宿舍所有人的饭票都在我兜里,那餐饮水平直接下降到忆苦思甜标准。
我觉得这不叫怂,叫术业有专攻。
好些人都知道我喜欢那个忽悠我选理科的女孩,也都有人跟我说她也喜欢我。
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想过拿下她,即便之后我就轻易的被别的女同学拿下。这不仅是我的怂,甚至可能我也有点被动,小受体质?
我是珍惜每一此遇见我们彼此建立的好感,我不喜欢这种好感被破坏。
就好像你面对的是一个茧子,我就希望就是这个茧子的存在,即便化蝶,可能也不会让我欣喜。
所以我觉得一见钟情是最简单的操作模式,日久生情那种事情绝对不适合我。
流行笔友的存在,那时候认识一个北京的笔友,自己失恋后没忍住想去见她,然而到了北京在东大桥约定的地点,远远的看到了她,最后还是很怂的跑掉了。
虽然也是因为胆小,但可能更多的就是怕破坏那种建立的感觉。
虽然再那之后,笔友义正言辞的跟自己要断交,我没有去解释,就任凭这个故事结束。
不解释的原因是怕自己承认自己怂,也是觉得可能这种见面本身就破坏了笔友的约定,结束只是代价罢了。
不像现在,年龄大了,心态安静了,甭管什么友随时就可以见面,也没有什么顾及。
而年少之时,或者是因为心有所期待,有所挂念甚至有所幻想,所以顾虑太多。
性格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心灵的选择就是性格的种子在时光的土壤里长出来了不一样的花朵。
我想自己就是蒲公英吧,随风而去,随意落在任何地方,然后安静地做自己,挺好。
|